在有機農業上看見「價格衡量之外買不到的五種文明價值」

何謂文明的國度?
農業在世界新多國家都視為根本,在高科技與工業發展的同時,這些國家更將農業環境推向至頂目標,這是眾所皆知的事實。為何農業是根本之所在?目前政府並沒有向國人說明清楚,或是根本不這麼認為。台灣在農業政策推動上看起來是非常重視,但實際上則是放任政策、無所作為,虛大於實,無論是推動農業土地政策、農舍政策、有機農業實行等農業政策,依然圍繞在補貼金、收購方案等經濟合理觀,來造就農業即弱勢產業的高對比價值觀,殊不知友善土地、培養愛護環境的責任心與道德心才是文明進程的真正目的。

五種文明價值
推行有機農業這個名詞在台灣已十餘年過去,目前消費者對有機農產普遍解讀為:較高價格的農產品,需有一定經濟能力才能每日食用的到,一般農民則認知是:收成低、種植難度高、販售不易,非生存方式的先決作法,看起來不管是消費者或是生產者,皆以價格來衡量農產品,生活商品化充斥與金錢衡量的價值觀已舖天蓋地的影響我們而不自知,因此,這會是許多民眾直覺性的衡量方式。而筆者並不同意這些評價與論調,因為支持有機農業裡面至少有五種以上的價值,直接受益於我們每一天。

身體感知
我們的感知來自於身體的傳遞,無論在身、心、靈上,身體給自已的訊息最於直接、明確,對食用無汙染農產品的食材,對肉體來說是很實際的補充,至少利大於弊,而從事〝有機自然栽培〞的農人才是最大受益者,在勞動的過程中,身體六種感觸延伸與自然環境扣疊,透過身體與自然環境交合之後回饋的六種感觸,能在生活思索層面上獲得絕對提昇,若能長期不間斷的勞動,請仔細察覺:腦力思考、呼吸狀態、心神鬆弛等面向是否與之前大不相同。

培養正確社會關係
在參與有機農業的過程中,是培養正向社會關係最好的場域。假如您今天到有機店家採購食材,從外面到進入室內時,一定感覺到這裡採購的消費者較為友善,這是為何?原因在於這裡流通的人,基本上是對自已及環境抱持重視的社群,在這樣的空間裡,人自然會避免不利於他人的潛在意識存在。而最佳的社會關係培養場域則是在從事〝有機自然栽培〞的農村,因為,以利他然後再利已的初發點,使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係從個人微小的變化轉化為群聚的保護力量。

環境道德心的重建
這是一種排斥性的心靈建設,對於有機栽種方式所維護下來的美好環境認同,因此在破壞環境的事實發生時,無法忍受的程度提高,反而產生土地正義之心,這樣的台灣人越多,我們生長的土地,才越有希望走向永續環境的終極目的地。

儲存台灣土地記憶的基因
台灣人的親土性,在現代離得最遠,這樣的根性漸漸消失,是來自於傳承土地認同感這件事沒有做好,當土地記憶的基因衰退時,台灣主體性便會潰散。人常說:人吃台灣米成長就是愛台灣的表現,筆者認為這非全然是經濟考量,而是一種歸屬感的親土行為,為的是儲存台灣土地記憶的基因。

自我尊重的生命價值
由於,擷取健康、完整生長的植物來食用,願意關心食物來源的人們,通常對生命總是抱持樂觀、重視的態度來面對每一次的生命經驗;而栽種有機的農人們,會獲得消費者發自內心的真正尊重,而非假性尊重,對於自我生命存在意義也因此得到確認並不間斷的滿足。

向「鴨耕米」致敬
前列出的五種文明價值,在苗栗苑裡火炎山沖積扇平原,有群人用心經營有機農業數年皆有所悉獲,他們給自已與擁護有機農業的人很大的信心與助益。最後引用 美國人類學家 Margaret Mead 的一句話來向「鴨耕米團隊」致敬,也是對筆者的自我勉勵:「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群用心執著的平民百姓,就足以改變這個世界。事實上,這件事情一直在發生。」

“Never believe that a few caring people can’t change the world. For, indeed, that’s all who ever have.”Margaret Mead, Anthropologist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