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漫想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辛苦的農人不分季節、不分寒暑,總有忙不完的農事,他們在寒冬酷暑和風雨中,鍊成鋼鐵般的筋骨。這段日子頂著烈日做追肥,炙熱的艷陽下,背負著30多公斤的灑肥機,行走在濕軟的田埂上,瞬間汗水淹沒了全身,體內的溫度就好像燒開的水壺ㄧ樣,不斷沸騰著!於是,決定11點暫停手邊的工作,未完成的農事等待傍晚時分,氣溫稍涼再繼續完成。

我常自嘲是仿仔雞,不像鄉下的長輩們,個個都是一身練就的跑山雞,耐勞、耐熱又耐重。黝黑的皮膚,赤炎炎的日頭,對他們而言似乎不構成太大的威脅。身體勞動著,心裡不斷浮現的是當下農村勞動力老化、弱化(就像我)的問題。年近60的我雖然有點年紀,但在農村並不算老,因為常有7、80歲的長輩叫我「少年家仔」。少數年紀比我小一、兩輪的年輕人,有可能比我更不耐勞、不耐重,甚至更不願在炎熱的太陽下揮汗工作。因此有人非常期待政府開放農業外勞,將所有又熱、又累、又髒的工作放棄,最好都由他人來代勞。可是當自己沒有撫觸泥土,親自感受風雨寒暑的變遷更迭,農業會像工廠一樣,只要提供種子、介質、水、肥料、農藥,但這樣就可以生產作物了嗎?未來農業真會是這樣子的!

這個現象其實相當急迫和現實,雖然如何充實農村可用、有效的勞動力,長久以來一直沒有得到眾人的關注,眼看著年近花甲的農民,在未來10年裡,依然是農村的主力,那10年之後呢?為什麼大都數年輕人不喜歡從事農業,寧願選擇有冷氣吹、輕鬆乾淨的工作環境,縱使領23K也無所謂?相對於田地裡的工作,酷寒、燠熱,身心疲憊,夏日滿身汗臭,不然就是手髒腳汙很不體面,不是常有學校的師長訓斥學生,總說「不用功讀書就去種田好了」,這種狀況未來有可能逆轉嗎?

稻鴨庄,因為讓地三分之ㄧ給生物棲息,每年追著雜草跑的環境維護,及常態性農事操持,黎明即起入夜還不能停歇,體能上真的是很疲累。但是眼看著10年來的堅持與奮鬥,所追求生物多樣性回復的目標逐漸達成,這一塊孕育豐富生命力的土地已回復到4、50年前農村的樣貌,身體雖然疲累,心裡倒是充實和喜悅。但是眼看現今農業,人才凋零,勞動力後繼無人,而我們卻日漸衰老,智慧也漸漸跟不上世界新潮流。在這繁忙的夏日工作中,最令我感到憂心的事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