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賞花來夏採果─梅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當初試探性在庄園一隅種下了10幾棵梅樹,幾載寒暑交替中,每到嚴寒的冬天,萬木蕭索百花枯萎時,只有它頂著一頭雪白迎霜吐豔,凌寒飄香,人在花下,魂則跟著王安石先生的梅花ㄧ詩神遊去也。猛回神!這朵朵白花謝後,粒粒青梅將掛滿枝頭,心中則暗自竊喜。

梅花梅花滿天下 愈冷它愈開花 梅花堅忍象徵我們 巍巍的大中華……
這是許多人都能朗朗上口的一首歌,也是我與梅的初相識。對梅的印象就是要夠寒才會開花,所以當初在園區種下它也是掙扎;因為低海拔適合種植的品種不多,加上園區地理環境,北有火炎山屏障,東北季風來襲的落山風陣陣驚人,夏季氣溫又高,種下後是否可以適應環境,開花結果,都是問號!最後我們選了園區裡一條最閃風的田埂種了它。細心呵護及耐心的澆灌下,終於挺過稻鴨庄的第一個酷暑,在凜冽寒風中開出潔白的花朵,ㄧ片雪白不僅豐富了稻鴨庄蕭瑟的冬景,縷縷清香隨風飄送,更牽引著駐足者的芳心。但自從嚐過那顆顆被醃製過的梅,我更期待梅雨季來臨時,可採收的青梅果。

記得小時候,小姑姑第一次醃製紫蘇梅,梅果大如桃,鄰家阿公仔順手拿起梅果往嘴裡送,看他頓時熱汗從頭皮噴發,嘴上還直呼這不是桃嗎?這不是桃嗎?小小年紀的我再也沒碰過那ㄧ甕酸不溜丟的紫蘇梅。但年復一年清明前後,經過市場總會看見袋袋青梅,奇怪的是!我長大了?還是梅果變小了?怎阿公仔會將酸澀的青梅誤認為桃呢?而阿公仔那爆笑的ㄧ幕,也讓我從此和酸澀的梅果絕緣了。直到20幾年前,朋友送來ㄧ袋自種的青梅果,並傳授一套Q梅醃製DIY後,我愛上了醃製梅果。在營養學上,梅子屬天然的「鹼性環保食品」,不但含有極豐富的礦物質,且有助於平衡體內血液的酸鹼值,清代汪昂在〈本草備要〉書中記載著製梅方法及食梅的好處。據書上載吃梅得當,除可有效的中和「酸質酸化」的體質,更能預防因酸性體質所引發的各種疾病,能增進健康、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抗病防癌等功能。姑且不論書上記載的廣大療效,但身邊親人長期食用梅子、梅汁,老人斑消失無蹤的實例,也難怪老人家要說平常吃香喝辣,還是得吃些酸澀來綜合ㄧ下。所以當冬梅花開雪白,賞花之餘更開心的是漸漸長成的梅果。

過年時節,長長的年假,人潮瘋賞櫻,其實大自然處處藏有美景,過年前後除了櫻花正放,梅、李、桃、杏也不亞於它。當初一個簡單的念想,讓園區在四時更迭中增添花開美景,所以在不同的田埂種下梅、李、桃、杏,如今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

Scroll to Top